新闻动态
涨停板!宁德时代锂矿采矿证到期停产,撬动a股千亿锂电板块大涨_市场_预期_下窝
宁德时代锂矿停产:蝴蝶效应席卷数千亿锂电板块
宁德时代旗下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矿区陶瓷土(含锂)采矿权于2025年8月9日到期停产,这一事件如同投下巨石,激起数千亿市值锂电板块的滔天巨浪。 这并非“反内卷”浪潮下的偶然事件,而是采矿权三年有效期届满的正常结果。 枧下窝矿区年产能达10万吨碳酸锂当量(LCE),占全国锂云母供给量12.5%,其停产直接导致月度2万吨的供给缺口,约占全球锂供应量的5%。 这一数字足以震动全球锂市场。
市场剧烈反应:价格飙涨,股价狂欢
停产消息一出,市场即刻做出强烈反应。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2511开盘即封死8%涨停板,报81,000元/吨,创下2024年4月以来新高。现货市场同步跟涨,工业级碳酸锂报价较7月低点大涨18%。 这背后是交易者对供给缺口精准的量化评估:一个月停产将抵消2025年全球预期过剩量12%,将17万吨的供应过剩修正至10万吨以内。
展开剩余81%A股市场更是上演了一出“锂矿狂欢”。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盛新锂能等锂矿龙头股集体涨停,中矿资源、融捷股份股价大涨超过8%。港股赣锋锂业股价更是一飞冲天,暴涨20%。 能源金属板块在A股市场行业指数涨幅中排名第一。 这一剧烈波动,部分源于市场对停产事件的预期自我强化:早在8月初,国内期货市场便开始炒作江西大厂停产预期,多空博弈激烈。 而宁德时代锂矿停产消息的坐实,则成为压垮空头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了价格上涨。 持仓量单日减少4,174手,也显示部分资金获利了结。
多重逻辑驱动股价飙升:海外优势、盈利改善、政策套利
有料财经认为,股价异动反映了三个主要市场逻辑:
1. 海外优质锂矿优势凸显: 停产事件直接利好拥有海外优质锂矿的企业,例如天齐锂业控股的格林布什矿场(澳洲)和赣锋锂业的Mt Marion项目,其成本优势在此时格外突出。
2. 全行业盈利预期改善: 碳酸锂价格上涨将显著改善全行业盈利预期。 以天齐锂业为例,锂价上涨10000元/吨,其每股收益将增厚0.3元。
3. 资金博弈政策套利机会: 资本市场预期其他云母锂矿可能面临类似的行政审查,进一步收紧锂矿供给,从而激发资金的投机行为。
下游冲击与行业格局重塑:电池成本上涨,技术路线竞争加剧
然而,这场锂价狂欢并非没有代价。
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端首当其冲: 碳酸锂占磷酸铁锂电池材料成本的40%,每吨涨价1万元对应电池成本增加5元/kWh。锂价暴涨至8至9万元区间,一线电池厂如宁德时代可以通过长期合同价格来部分抵消压力,但二线电池厂将面临毛利率压缩的严峻风险。 宁德时代已对枧下窝矿计提36亿元减值,本次停产对其整体盈利影响有限。
新能源汽车终端价格上涨: 碳酸锂涨价对新能源汽车终端价格的传导存在3-6个月滞后期。但如果锂价持续高于10万元/吨,2025年四季度新车型定价可能上调,明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显著上涨几乎不可避免。
锂矿技术路线竞争格局重塑: 锂云母提锂当前价格逼近盈亏平衡点,盐湖提锂和锂辉石提锂更具成本优势和韧性。 此次事件将加速行业向高品位资源集中,低品位云母矿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三大结构性矛盾:行政周期、环保监管、地方壁垒
有料财经认为,本次宁德时代锂矿停产事件暴露出国内企业锂资源开发的三大结构性矛盾:
1. 采矿权行政周期与矿山开发周期的不匹配: 采矿权行政周期通常为三年,而矿山开发周期却长达7-10年,这使得企业难以制定长期生产计划。
2. 环保监管趋严与资源开发强度的矛盾: 宜春地区锂渣处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环保压力日益增大。
3. 全球一体化市场与地方行政壁垒的冲突: 海外锂矿(如澳洲)审批流程更为透明,这可能强化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意愿。
投资建议与展望:关注审批结果与旺季需求
高盛分析师研报指出,尽管今日锂价大幅上涨,但从长期来看,2025年全球锂供应过剩仍然达57%,周期性波动难以改变行业库存出清趋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有料财经建议关注两个关键节点:一是宁德时代采矿证续期的审批结果(通常需要20个工作日);二是9月新能源汽车旺季需求验证。 如果两者形成正向共振,锂价可能上攻10万元整数关口。 但需警惕锂矿上市公司估值修复的可持续性,以及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下游风险。 目前,部分锂矿公司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但上半年业绩分化明显,需谨慎评估风险。 瑞银研报指出,股价已反映碳酸锂价涨至9万元/吨的预期,若实际价格不及预期,可能引发二次探底。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